人工吹制下诞生的“0.9毫米“
USUHARI超薄玻璃杯制作过程
不惜时间和气力
不惜时间和气力,一个个在手工艺师傅们手中制作完成的“USUHARI”玻璃杯,因为近于极限的“薄”,任何微小瑕疵都会非常明显。要保持稳定的质量水平,需要对从原材料到手工程序等所有技术环节都细致严谨、毫不松懈。
“手工制作的产品,存在细微的个体差异是无法避免的。但我们不想简单地拿‘独特的味道’这种说法来当借口。手工制作也可以达到相对统一的高品质和高完成度,这是我们的信条和追求。“ (松德哨子品牌负责人齊藤先生)
1. 吹小球
用吹管从窑炉中的料液池里挑出适量的玻璃料液,旋转调整形状,从吹管一头吹气,吹出一个灯泡状的小球。
这个小球是玻璃杯的基础核心,必须吹得大小一致、厚薄均匀。单是修得这一项技术,就需要至少三年的时间。打底的小球是否吹得好,直接影响到后续操作和最终成型后的品质,是最为基本的一道工序。
2. 吹制
小球成型后,吹制工人将带着小球的吹管重新伸进料液池,再旋转着蘸取一些玻璃料液,以达到最终成品所需要的重量。放入碗状模具里调整好形状后,将吹管朝上,吹出适度大小和形状后插入金属模具继续吹。这时才呈现出杯子的外观,杯壁均匀透薄,异常漂亮。
取料液时要求液量精准,吹制时讲究厚薄均匀。这一“取”一“吹”娴熟连贯的动作是人工吹制玻璃工序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幕,离不开长年积累的经验与直觉,和对造型美的自然敏感。
3. 渐冷・初检
吹制出的玻璃杯在常温下会过快冷却,玻璃内部因受力不均而可能导致破裂。吹制出来之后,先放进500度左右高温的渐冷炉里,在传送带上缓慢输送,经过一个多小时逐渐冷却到常温。
冷却后的玻璃杯在这里一个一个接受初步的人工检验,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会被淘汰出来。
4. 切割
通过质量初检的玻璃杯,根据成品规格,用钻石刀在所需高度的位置上划出一道切割线。
用火苗沿着切割线加热,多余部分就可以非常轻松的从玻璃杯主体上分离开了。
5. 磨口
刚切割完的杯口还很粗糙,需要做细致研磨才能平滑。磨口分两步进行,先在研磨机上粗磨,接下来为了达到更加细滑的效果,改由人工手动操作。
将颗粒微小的金刚砂和水混合后滴在旋转着的铁板上,受离心作用,金刚砂薄薄的向外侧扩散,和磨口师傅控制在手中的玻璃杯口相互接触,做更加细致的磨合。
6. 烘口
通过磨口工序变得非常光洁的杯口被洗涤干净后再次加热。这最后一道工序将任何有可能残留的杂质、异物都溶解掉,使杯口无比平滑细腻。
7. 检验・包装
进入最终检验环节,每一个玻璃杯都会再次接受细致严格的质量检查。只有合格产品才能装箱出厂。